Featured image of post 随想 04

随想 04

人生是旷野,不是轨道。

从昆士兰科技大学毕业已经过去几个月了。这段时间我经历了一些挫折,大多与求职相关——事情的发展并没有如我所愿。之前我对自己的进展还挺满意的:最后一学期顺利通过了 PTE 考试,毕业时的 GPA 也还不错。然而,我缺少了一样至关重要的东西——甚至可以说是最重要的——那就是实习或本地工作经验。

拿到 485 签证之后,我仿佛能清晰地听到时间在倒数的声音:如果两年内没有雇主提供担保,就只能离开。我开始感到紧张与焦虑,即使我学过斯多葛哲学,也难以克服这种情绪。也许是我曾经的两年工作经验让我设定了不切实际的期待,从而遮蔽了现实。比如,澳洲的雇主会怎么看我在中国的工作经历?更何况那家公司连 LinkedIn 页面都没有,根本无法验证其真实性。招聘流程、就业市场、技术偏好之间的差异,再加上信息的缺失和非理性的乐观,最终拖慢了我行动的节奏。

我是在今年三月开始投递简历的,说不上太晚,但可惜至今没有收到任何面试邀请。我从多个渠道寻求帮助,毫无疑问,我的简历肯定存在问题——或者说,我的经历并不足以打动招聘者。之后,我根据一些资深工程师、大厂 HR 甚至 ATS 系统提供的建议,对简历进行了几轮优化,也逐渐转变了思路。

总体来说,我的简历或许写得还不错,但针对性不够。现在必须针对每一个岗位量身定制简历。

真实感是关键。我该如何证明简历上的成果?又该如何证明我已掌握他们所要求的技能?

目前,我的影响力几乎为零。我想起曾经有一位失业的软件工程师在悉尼街头自我推销,引起了很多路人和 HR 的关注,最终获得了面试机会。

我也有一些新的想法:

  • 承认现实,重设心态,以“新人”的姿态出发,有助于我设定更合理的目标。

  • 保持耐心。每个人在失业期都会痛苦,我并不孤单。

  • 做一些让人信服的事情。用本地流行的技术开发一些真正能解决问题的项目,部署在 AWS 或 Azure 上,让代码自己说话。

  • 珍惜当下。这是一段宝贵的自我提升与成长的时光!我是人不是机器,所以成长应该是多维度的。比如,提升英语能力或制定新的阅读计划,听起来都不错!

我真的很喜欢软件开发——那种通过一行行指令让电脑完成复杂任务的感觉,在 Leetcode 上看到“AC”那一刻的成就感,以及发现用一种更优雅的技术解决问题时的喜悦。所以,我为什么要把这种令人兴奋的热爱,和那些不可控、难预测、不可靠的就业市场绑定在一起呢?如果你真的喜欢它,那就去做吧。你用热情创造的一切,终将影响他人,慢慢地,它会成为你生活和工作的真正一部分。多么美妙,不是吗?

是的,人生是旷野,不是轨道。

Licensed under CC BY-NC-SA 4.0
comments powered by Disqus
Hosted by Cloudflare
使用 Hugo 构建
主题 StackJimmy 设计