封面故事:我第 4 次 PTE 考试的成绩
这学期的期中假都要结束了,是时候写个小结了。 标题里写的是「PTE」,但我也会聊聊 GPA,因为两者失败的原因很相似。
失败之后的想法
虽然不想面对,但还是得直面现实。
我发现自己变了。拿到结果时确实失落,但也就郁闷了几个小时。没有自我否定,只有难过。
负面情绪难免,关键是不让它影响后续的行动。也许这就是成熟吧。
永远不要为努力而道歉,那是在侮辱你的决心。—— 迈特·戴(Might Duy)
时间从不等人
除了在心态上尽量积极,也要找到客观原因。
上一篇里我说过,自己无效工作太多,需要重排优先级。无论是 GPA 还是 PTE,我都以为凭能力能拿下。自信是好事,但另一方面,我也低估了它们。
- 关于 GPA:给 IFN551 的作业只留了一天。如果更早开始,也许能找到更好的解法。
- 关于 PTE:我把它当成一门「技巧型」考试。确实有技巧,但英语本身更重要。技巧能把分数托到合格,拿高分还是要靠底子。所以要长期建设,而不是短跑冲刺。
时间切块
类似「敏捷开发」,把过程切成小块,某段时间内的工作就可视化了。如果想提升效率,就要把工作切小,同样也要把时间切小。比如番茄钟,它会逼着我把复杂任务拆成步骤。一旦出现意外情况,也能灵活调整。
我的时间管理可以这么分工:
- Notion:记录尚未确定时间点的任务
- Google Calendar:安排具体时间
- 番茄钟:拆解具体任务(子任务与预估时长)
正确的作息
要明白一点:每次在工作时间摸鱼,都是因为大脑对当前任务不开心。人的本能像小孩,只能安抚,不能威胁。
一旦强迫自己做事,作息就会乱:睡不准点、早上犯困、晚上清醒。
没有什么比睡觉更重要。
这次虽然没过,但我仍然有信心。分数只是某个时间点的能力指标,代表不了全部。我相信自己会变强,也为此感到兴奋。
最后,如果连自己都不相信,努力还有什么意义?行吧,现在去吃个 KFC 犒劳下!
幸运的是,复核后我的 GPA 更新了!