封面故事:1969 年,4 个节点组成的 ARPAnet
网络的种类
网络用于可通信设备之间的通信。无论规模大小,当我们把电脑连上家用路由器时,一个网络就形成了。
局域网(LAN)
供私有场景使用,如公司/校园/楼宇。每台设备在 LAN 内有唯一标识用于寻址与通信。
广域网(WAN)
地理范围更大,连接城市、省州、乃至国家。区别 LAN/WAN 的关键不是规模,而是连接的对象:LAN 连接的是主机与主机;WAN 连接的是网络与网络(如路由器之间)。可以理解为:LAN 由设备构成,WAN 由多个 LAN 构成。WAN 有点对点与交换式两类。
互联网(internet)
两个或多个网络连接在一起就形成了一个「internet」。现实中 LAN 与 WAN 常混合存在。若一家公司在两地各有一套 LAN,并由 WAN 互连,这三者构成一个 internet。
The Internet(大写 I)
特指连接全球无数 internets 的那张独一无二的大网。
分层结构
通常分为三层:骨干网、提供商网络、用户接入。不同骨干网之间通过对等点(peering point)互联。骨干网与提供商网络统称 ISP。
网络协议
协议将通信流程分层解耦:改动一种传输手段时,仅替换相关层的实现即可。
基本场景
抽象为三件事:
- 产生/获取数据;
- 加密/解密数据,保障传输安全;
- 传输数据。
TCP/IP 协议族
互联网采用的分层协议:
- 应用层:应用产生/消费数据;
- 传输层:选择传输方式与细节;
- 网际层:寻址与路由;
- 链路层:介质访问与实际传输。
并非所有设备都处理四层所有细节,例如运营商路由器只需关注网际层的转发。
传输层:TCP 与 UDP、端口
传输层为应用提供端到端的传输抽象,常见有 TCP 与 UDP。应用报文会被切分为若干段,接收端在收齐后再还原交给应用。
- TCP:先建立可靠「通道」,有序、可靠、拥塞控制;通道断开即中断,开销更高。
- UDP:无需建连,尽快发送,可能乱序/丢失;首部更轻。
- 端口:传输层的标识,好比一栋房子的门,程序在「房间」里收发数据。
网际层(Internet Layer)
负责主机间通信,IP 地址在此层工作。常用的连通性测试协议是 ICMP(如 ping)。
职责:
- 封装/解封:为传输层数据加上/去除网际层首部以标明源与目的;
- 传输:拆分为更小的数据包,尽力而为,不保证可靠与有序;
- 路由:依据目的地址与网络状态选择下一跳路径。
IP 地址
IPv4:32 位,常以点分十进制表示,如 129.3.3.26。由前缀(网络号)与后缀(主机号)组成,首部 20–60 字节。
IPv6:128 位,十六进制表示,如 2001:8003:e0ac:c800:49c6:bee7:ef2e:4160,划分为组织、子网与主机部分,提供更大的地址空间。
链路层(Link Layer)
也称网络接口层,定义具体介质与其上的传输方式。与 IP 不同,MAC 地址由厂商烧录,全球唯一,长度 48 位(如 00:00:0A:BB:28:FC)。在同一 LAN 内,转发主要依据 MAC。
常见技术:
- 以太网(Ethernet):有线 LAN 主流,速率从 10Mbps 演进到 10Gbps+;
- Wi‑Fi:无线 LAN,依赖射频覆盖;
- 蓝牙:近距离、低功耗;
- 蜂窝网络:将区域切分为小区,由基站覆盖与切换。
数字/模拟转换与传输介质:有线(双绞线、同轴、光纤)与无线(无线电、微波、红外)。